【原】激荡四百年修订版(487)内外兼修(附音频) 每日播报

点击此处,边看边听

在杨坚上位过程中,不仅得到了门阀世家的鼎力支持,也得到了同僚好友的倾情助力。一开始,杨坚对他们礼遇有加,但随着地位的稳固,杨坚不再那么捧着他们了,于是有些人开始心理不平衡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比如,大司徒郢公王谊与杨坚有旧交,他的儿子娶了杨坚的女儿兰陵公主为妻。后来,杨坚对他的恩宠礼遇逐渐淡薄,王谊心怀怨恨。

公元585年三月,有人告发王谊说自己名应图谶,有帝王之相,公卿大臣上奏说王谊犯了大逆不道之罪。最终,王谊被赐死。

上柱国郕公梁士彦讨伐尉迟迥时,英勇善战,所战必胜,并代替尉迟迥担任相州刺史。后来,杨坚对他心怀猜忌,将他召回长安。

上柱国杞公宇文忻与杨坚少年时交情深厚,既善于用兵,又有威信声望。杨坚也因此猜忌他,借故免除了他的右领军大将军职务。

梁士彦、宇文忻与柱国舒公刘昉都被杨坚疏远,闲居无事,心怀怨恨,多次相互往来串通,密谋起兵造反。

宇文忻想使梁士彦于蒲州起兵,自己在长安作内应,梁士彦的外甥裴通参预了他们的密谋,又告发了他们。

杨坚把这件事先掩盖下来,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,打算观察他的意向。梁士彦非常高兴,对刘昉等人道:“天意让我们成功!”又奏请朝廷任命仪同三司薛摩儿为晋州长史,杨坚也答应了他。

后来,梁士彦等人与公卿大臣一起朝谒,杨坚命侍卫在朝拜行列中拿下梁士彦、宇文忻和刘昉三人审问。一开始,他们都拒不伏罪。

杨坚将薛摩儿带到殿堂上与他们当面对质,薛摩儿全部招供了梁士彦等三人谋反始末,梁士彦大惊失色,对薛摩儿道:“是你杀了我啊!”

公元586年闰八月二十八,梁士彦、宇文忻和刘昉三人都被处死,他们的叔侄、兄弟免死除名为民。

九月初四,杨坚身穿素服亲临射殿,命百官用箭射梁士彦等三家的东西,以使他们从中吸取教训。

在消除这些隐患的同时,杨坚对国事未曾一刻放松,两手都非常硬。

公元585年春,度支尚书长孙平上奏道:“请下令民间每年秋天每家拿出最多一石粟麦,根据贫富状况订出等级标准,每社民户所交纳的粮食就储存在当社,委派官吏查核,以备荒年,名为义仓。”杨坚听从了他的建议。

五月二十九,杨坚开始诏令各郡、县都设置义仓。义仓制度设立后,对于防备灾年起到了重要作用,并得到历代王朝的沿用。

当时,百姓多向官府谎报年龄,以逃避赋税徭役,山东地区承袭北齐弊政,在户口登记和租调征收方面作奸犯科的极多。

杨坚下令在全国州县逐户逐人进行核实,如果户口不实,有称老诈小的,里正、党长远配边州。堂兄弟以下仍然同居的大家族,都命令他们分家居住,自立门户,以防止出现隐瞒户口人丁的情况。

经过这次普查,隋朝户籍簿上新增了一百六十四万余人口。

高熲又请求实行按照户口等级征收赋税的输籍法,颁布各州实行,杨坚也听从了他的建议。自此以后,想作奸犯科逃避赋税的人再也无处藏身。

公元586年二月,杨坚下令每年岁末各州刺史以及高级僚属轮流入朝,呈奏本州官吏的当年政绩,由朝廷进行考核升降。

三月初八,洛阳男子高德上书,请求杨坚自己做太上皇,将皇位传给太子。

杨坚道:“朕承天受命,抚育百姓,早晚孜孜不倦,不敢稍有懈怠,还恐怕不能尽职尽责。岂能效法近代那些帝王,传位太子,自求安乐逍遥!”

杨坚极为勤政,每天天一亮就临朝听政,直到天黑也不感到疲倦,礼部尚书杨尚希进谏道:“周文王因为忧勤劳苦而折损寿命,武王因为安乐颐养而延年益寿。请求陛下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,责成宰相去处理。至于繁碎事务,不是帝王应该亲自处理的。”杨坚虽然认可他的意见,但还是事必躬亲。

不仅将内政处理得井井有条,还多有创举,杨坚在外事上同样游刃有余。

吐谷浑可汗夸吕在位五十余年,曾多次因为喜怒无常而废掉或诛杀太子。后来,有一位太子害怕被杀,密谋劫持他降附隋朝,并派使者向隋朝边将请求援兵,秦州总管河间王杨弘向杨坚请求派兵接应,杨坚没有同意。

不久,那位太子密谋泄露,被夸吕可汗所杀,夸吕又立他的小儿子嵬王诃为太子。叠州刺史杜粲又向杨坚请求乘机出兵讨伐,杨坚还是不许。

这一年,嵬王诃又因为害怕获罪遭杀,密谋率领所部一万五千户降附隋朝,并派使者到长安,请求隋朝派军队接应。

杨坚道:“吐谷浑风俗败坏,背离人伦天常,为父者既然不以慈爱待子,为子者也不以孝顺事父。朕以仁德教化百姓,怎能助成嵬王诃的恶行呢!”

于是,杨坚派人对嵬王诃的使者道:“为子之道,父亲有了过失,儿子应该以死谏诤,怎能密谋采取违背礼法的行为,落下不孝的罪名!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臣妾子民,各自努力积善行德就合于朕的心意。嵬王诃想归降朕,朕只能教导他如何做忠臣孝子,决不能派军队接应,助成他的恶行。”

听到这番话后,嵬王诃只好作罢,而夸吕依然恶习不改,最终国内大乱。

公元587年春,突厥沙钵略可汗派儿子向隋朝进贡,并请求朝廷允许突厥在恒州、代州之间打猎,杨坚答应了他的请求,并派使者赐给沙钵略可汗酒食,沙钵略可汗率领部落跪拜接受赏赐。

不久,沙钵略可汗去世,杨坚为他罢朝三天,以示哀悼,并派太常寺卿前去吊唁。

在此之前,沙钵略可汗因为儿子雍虞闾懦弱,留下遗言令立弟弟叶护处罗侯为可汗。这时,雍虞闾派使者前往迎接处罗侯,将拥立他为可汗。

处罗侯道:“我国自木杆可汗以来,可汗继承多是以弟代兄,以庶夺嫡,违背了祖宗之法。你是先可汗嫡子,理当继位,我不在乎向你跪拜。”

雍虞闾道:“叔父与我父亲是一母所生,共根连体。我是晚辈,好比枝叶。怎能使根本反而服从枝叶,叔父屈居于晚辈之下呢!况且这是先父的遗命,怎可违背呢!希望叔父不要再有疑虑。”双方互相派遣使者,相互推让了有五六次之多,处罗侯最终接受,是为莫何可汗。

即位后,莫何可汗以雍虞闾为叶护,并派使者向隋朝上表,禀报即位始末。

杨坚派车骑将军长孙晟为使者,持节册拜莫何可汗,并赏赐给他鼓吹、幡旗。莫何可汗智勇双全,他打着隋朝所赏赐的幡旗和鼓吹,向西攻打西突厥阿波可汗。阿波可汗的军队以为莫何可汗得到了隋军的助战,纷纷望风降附。莫何可汗于是生擒阿波可汗,又派使者向隋朝上书,请示如何处置。

杨坚召集公卿大臣商议此事,乐安公元谐建议将阿波可汗就地斩首示众,武阳公李充建议将阿波可汗押送长安,由朝廷明令处死,以示天下百姓。

杨坚问长孙晟道:“你认为该如何处置?”长孙晟回答道:“如果阿波可汗是违背朝命,与我大隋作对,理应处以极刑。现今是他们兄弟之间自相残杀,阿波可汗并不是有负于我国。如果趁阿波可汗困穷危难之时,下令将他诛杀,恐怕不是招抚远方、绥靖边疆所应采取的办法。不如赦免阿波可汗,两存其国。”高熲也道:“骨肉相残,违背伦理纲常,是推行教化的蠹害。应该赦免阿波可汗,留其性命,以示朝廷宽大为怀。”杨坚听从了他们的建议。

从对吐谷浑和突厥两件事的处置上,可见杨坚非常在乎儒家伦理纲常,也很在乎自己天朝上国的形象。不过,对于南梁残余政权,他就没那么多顾忌。

公元585年五月,萧岿去世,太子萧琮继位。借此机会,杨坚开始有计划的兼并南梁,迈出了统一天下的第一步。

是年底,杨坚征召萧琮的叔父太尉吴王萧岑入朝,以他为大将军,封怀义公,趁机将他留在长安,不让回国,又重新设置江陵总管监视萧琮。

公元587年八月,杨坚征召萧琮入朝。萧琮不敢拒绝,率领百官两百余人由江陵出发,于八月十八抵达长安。

萧琮抵达长安后,杨坚立即派武乡公崔弘度率军戍守江陵。崔弘度军至都州,萧琮的叔父太傅安平王萧岩、弟弟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瓛(音同桓)等人害怕崔弘度趁机袭取江陵,决定归附南陈。

八月二十三,萧岩、萧瓛派都官尚书沈君公向南陈荆州刺史宜黄侯陈慧纪请求降附。

九月十八,陈慧纪率军抵达江陵城下。九月十九,萧岩、萧瓛等人带领文武官员和百姓共十万人投奔南陈。

得知此事后,杨坚下令废掉南梁,又派高熲前去安置没有降附南陈的百姓,并下令给萧詧、萧岿各十户守护陵墓,还以萧琮为上柱国,封莒公。

十一月初五,陈叔宝以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、东扬州刺史,萧瓛为吴州刺史。至此,南梁的最后一抹余晖彻底消失。

之所以对待南梁和对待吐谷浑、突厥的态度如此大相径庭,是因为在杨坚心里,江陵是卧榻之侧,吐谷浑和突厥不过是化外之地,不值得直接管辖。

关键词: